早在一个月前,我和妻子就在做清明小长假的旅游攻略。
妻子说今年无论如何要带我爸妈出去旅游一趟,虽然三天时间不长,去不了远处咱可以在附近景点看看。
家住巢湖,离市里也不远,可我爸妈这么多年,忙得连银屏山牡丹都没去看过。前几天听说今年牡丹开了9朵,这次要带他们一睹“神花”的芳容。

看完牡丹去小吃一条街品美食,住一晚上,第二天去半汤郁金香高地。

转眼小长假就到了,30号晚上我兴致勃勃地给我爸妈打视频电话,让他们把家里料理好,我们准备近足出游三天!
本以为我爸妈会很积极地响应的,结果我爸说:“你们去吧,我家里好多事没做完呢,空白地准备栽早棉花,我要把地先犁过来晒着,搞温棚育棉花苗;”
“还准备栽8升(分)种水稻,保我们自家吃够了,稻种还没买呢;我想趁天气好,开三轮去养鸡场拉点鸡粪回来,今年再种几升(分)种西瓜,彤彤不是想吃大西瓜嘛,自家镐农家肥,瓜甜……”
一说起种地的事,我爸没完没了。
不等他把话说完,就被我“粗暴”地打断了:“哎哟喂~这些都等玩回来再说,不在乎这三两天!这次听我们的!就这么定了!”
我爸一看跟我说不通,就把手机递给了我妈。
视频中,我妈端着饭碗,边吃边用拿筷子的手冲我直摇,说:“既然你们都决定好旅游路线,就带彤彤外公外婆去吧,我跟你爸真没空。傍晚我刚把一畦辣椒和茄子苗栽上,活棵前每晚都要浇,不能断水,要不二十多块钱的秧子就白瞎了,”
我妈说完,低头稀溜溜喝着稀饭,嘴里还在说:“没空,真没空,确实忙。”
可能是我妈怕我媳妇生气吧,赶忙又补充道:“陈娟啊,你和斌的孝心我们懂,以后有机会再说,或者领着你爸妈去吧。”
“我爸妈上个月去我弟那去了,没在家呢,这次特意就是带你们去玩的。一年忙到头,趁现在天气好、不冷不热,正好我们都放假,……”
妻子拿出教她学生宝宝们的耐心,做我爸妈的思想工作。
可惜我们俩使出浑身解数,轮番上阵,我爸妈岿然不为所动。

就在我和妻子还在跟我爸妈相持不下时,坐在旁边画画的儿子来了一句:“爷爷奶奶,你们不出去玩,那我们回老家帮你们干活行不行?”
孙子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啊,听着我儿子软糯糯的声音,我爸妈两人一起把头凑到屏幕前,朗声笑答道:“好啊好啊,大孙子回来,奶奶炖大公鸡给你吃,”
就这样,我们四个大人统一不了的意见,让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一句话搞定了!
不得不感叹这血脉亲情神奇的力量。
于是乎,我们达成共识,不出去旅游了,放假回老家,陪父母干农活,体验久违的农家生活。

下面我就来汇报一下这三天在家“战况”:
看老爸用“铁牛”犁田,儿子捉泥鳅
我的老家位于礁湖北岸,属于丘陵地带,地势高洼不平,所以地势高的地块种旱粮,落洼的冲田插秧。
1号那天我们到家快9点了,因为知道我们要回来,我妈没出去干活,在家边等我们,边择菜,我爸一大早就出去犁田了。
儿子一听说爷爷开着手扶拖拉机去地里,他嚷着要去,那就出发!
村子里如今常住人口平均年龄都在五六十岁以上,中青年都在外打工,但土地没有抛荒的现象,放眼望去,成片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,连田埂坡上都种着蚕豆、豌豆。
农村老人就是这么勤快,只要有口气,绝对不会在家躺着摆烂,见缝插针种菜、种庄稼。
老远就看到我爸卷着裤腿,趟着起小腿肚的水,在用小手扶犁田。
看到我们来了,我爸在犁田机的“突突”声中,冲我儿子高声喊道:“彤彤,看爷爷犁田好玩吧?那个小白桶里还有几条泥鳅呢?”
我爸说着,用嘴指指田埂上的塑料桶。
我和儿子跑过去一看,哈哈,果然有十来条泥鳅在桶底趴着装死呢,儿子一晃动塑料桶,泥鳅们开始惶恐不安地在方寸之地扭动着身体,躲闪着,跳跃着,仿佛预感到了自己即将要成盘中餐的命运。
儿子兴奋地大声呼叫着,他胆子大,伸手就去桶底摸。
哪知道泥鳅狡猾地从他手心滋溜出去,抓半天,一条没逮着,急得他开始撸胳膊卷袖子。
这时我耐心地对儿子说:“彤彤,泥鳅不可以这么逮法。‘泥鳅要捧,孩子要哄’,明白吗?”
儿子仰着脸,似懂非懂地问道:“这是为啥呢?”
听我如此这般解释后,儿子伸出胖乎乎的小手,果然捧到了一条泥鳅,高兴得手舞足蹈。
我爸边犁田,边看着我们,古铜色的脸上,连眼角的鱼尾纹也像孔雀开了屏,咧着嘴乐,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力量。

一家五口齐上阵,做棉花育苗
上午我爸就把插秧水田犁完,我妈安排下午槽土做棉花苗温床。
我虽然是家中的独子,但小时候农活也没少干,尤其是一到温床育棉花苗时,我爸妈特意要等星期天。
因为育棉花苗步骤太多,小孩子也能当大人使。
那天午饭后,我爸挑着一担粪桶先行一步,让我们几个休息休息再去。
担心大太阳把孙子晒黑了,我妈特意扛了一把遮阳伞,杵在田埂上,还拿了两个小马扎,一大兜水果零食,准备投喂儿媳和孙子。
等我们到达时,我爸正在用大锹和着一堆稀泥,脚上穿着的胶鞋沾满稀泥,额头上不断地滚落着汗珠。
我一看泥有些缺水,就担起粪桶就准备去挑水,结果遭到我妈的拦阻。
我妈说道:“你放着,让你爸去挑!”
妻子笑着说:“您就让他锻炼锻炼吧,三十来岁的儿子不挑水,难不成还让60岁的老爸去吗?”
我妈让我妻子说得不好意思,讪讪笑着说:“不是怕他挑担子不内行嘛,还得去水渠那挑呢,爬好几条坡。”
我想在媳妇面前显摆一下自己这个农村孩子的苦出身,于是就吹着口哨,轻快地担着空粪桶走了。
结果回来果真出洋相了!
只见我双手抱着肩头的扁担,却控制不住两只不听话粪桶的左右摇摆,本来满满的两桶水,等挑到地头,只剩2/3。
看我气喘吁吁的狼狈样子,妻子和儿子幸灾乐祸地拍着巴掌笑弯了腰。
我爸接过我的扁担,笑着说:“看来你们这代人真缺乏锻炼啊,我像你这个年龄,‘扁担当大路’,七八亩地的稻把,全部都是人工挑上场,还用牛拉着石滚打场,哪天不是忙到半夜啊……”
我爸又开始讲述他曾经的峥嵘岁月。
不知为啥,那天我听着一点不烦,突然喜欢上他的絮絮叨叨。
不远处,儿子在油菜花丛中欢快地逮着蜜蜂,追赶着蝴蝶,妻子捧着手机,不停地捕捉春的气息。
他们在看风景,我站在地头,欣赏着看风景的他们,好美。

因为新做的棉花温床泥有些稀,当时不能参棉籽,需要晾一晾,所以那天下午我们收了个早工。
我爸妈回去准备晚饭包饺子,我和妻子领着儿子在草田埂上拔“毛菇娘”(可以吃的野草),挖野蒜,割马兰头,忙得不亦乐乎。

给爸爸揉揉肩,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
等我们一家三口到家时,满满两盖帘的饺子已经包好了。
我妈说这是前段时间挑的荠菜,焯水后放在冰箱,一直能吃好长时间。
知道我爱吃韭菜鸡蛋馅,我爸特意割了一小把清明“头刀韭”,给我单独包了二十多个。
妻子故意揶揄道:“只要一回来,您这大儿子成了‘手心里的宝’。”
我妈立刻把话接过去,笑着说:“你们都是宝!”
阵阵欢声笑语,伴随着黛瓦上的袅袅炊烟,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,飘荡的全是家的味道。
晚上我和妻子都放下手机,陪父母坐在沙发上看电视、聊天。
别看爸妈他们在老家种地,但时政热点新闻说得头头是道。
我妈感叹道:“如今的人多享福啊,有啥不知足的?人这辈子不奢望大富大贵,一大家平平安安、健健康康,够吃够花就是福报!”
锅灶下温着一大锅热水,我给我爸打来一盆,让他泡泡脚,心疼他说今天就数他的活最累。
我爸乐呵呵地泡着脚,儿子懂事地把爷爷拖鞋找过来,我给我爸揉揉肩、捶捶背。
妻子和我妈边嗑瓜子、边拉着呱。
我从读初中起就住校,一直到读大学、工作,到有了自己的小家庭。说实在话,陪伴父母的时间真是太少了!
望着日渐苍老的他们,有空常回家看看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孝顺。
我妈说着说着,又感叹道:“人和人不一样,在我看来,在家千日好,出门时时难。一出去就得花钱,趁我们现在还有劳动能力,多攒点养老钱,将来你们负担就轻点。银屏山牡丹花我早就在小视频里刷到过,隔着屏幕看是一样,既省钱又不累。”
可那能一样吗?但我没回怼她,不想扫她的兴,同时我真被我妈的算计劲所折服。
没办法,根深蒂固的思想不好改变。

给爷爷奶奶扫墓,带着爸妈去赶集
本来准备去我两个姑姑家看看的,我妈提醒我说,清明期间不宜串亲戚,只能打电话约好,让她们姐俩回来,我们一块给爷爷奶奶扫墓。
小时候我不相信烧纸钱,觉得那是迷信,但如今看到我爸他们虔诚的样子,我觉得这是一次心灵交流,是一种传承,希望爷爷奶奶能收到。
爸妈平时的出行工具就是电三轮,俗称“三蹦子”,听说他们想去集镇上转转,买地膜,买菜种子,我自告奋勇开车当运输大队长。
当然还有妻儿作陪,也是满载而归。

不知不觉中三天假过去了,这是一次最有意义的假日,收获到比出游更有意义老少三代人的快乐。
虽然儿子晒黑了,但透着健康,他甚至说就留下来不走了,在老家上幼儿园;
妻子说住在老家,仿佛风都是甜的,这种田园生活往后有空就回来享受,多陪陪爸妈;
我爸妈累并快乐着,劳动之余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。
这对于他们来说,就是最快乐的日子。
而我,还是希望趁父母腿脚灵便,能走得动,带他们到处去看看。
希望来日方长,希望父母健健康康!